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快讯 >
妈妈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:以爱之名的控制,到底有多可怕!
来源:腾讯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8-29 17:39:50

妈妈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:以爱之名的控制,到底有多可怕!

就在前几天,有位网友发布了一条名为“我妈带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失联了”的帖子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说自己因为考上了父母预期之外的中央戏剧学院后,被妈妈强行阻挠入学每天堵在房门口,而自己入学相关的所有资料都已经不见了,爸爸也一直劝说她回去复读......

不少网友都说,感到窒息

父母的“爱”在孩子身上无疑已经成为了一种枷锁,从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未来,演变成希望把孩子牢牢拴在自己的身边。

家长可以不理解孩子的做法,也可以干预他们的做法,但是读书和未来之路却是孩子自己来完成。

如果父母的掌控欲太强,那么受到伤害的永远只有孩子。

控制欲太强

让孩子缺乏幸福感

控制欲太强的父母,无论孩子有多大,在他们眼里,孩子永远不具备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,永远都需要他们的帮助。

这样的父母无法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能力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,会凡事以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想法。

这样做法是不尊重孩子,是在扼杀孩子的思想灵魂。

我们有句老话,叫做娶了媳妇忘了娘,老话的刺激,会让父母本身有很大的不安全感,他们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孩子和自己有距离感。

于是为了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,就会从小开始控制孩子,企图用这种方式来获得自我安全感。

而父母的过度控制,是在剥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,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做事情没有计划、没有原则。

网上有一组数据表明,在控制欲强烈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其中大约有10%的孩子产生过自杀的念头。

从小到大,他们都生活在父母的严密监控下,没有隐私,没有自我,甚至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父母来安排好的,没有一点话语权。

这样一直被父母操控的孩子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,精神上备受折磨,很容易一时冲动便走上了绝路。

控制欲太强

让孩子缺少自信

网上有人曾这样提问:父母控制欲太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?

有个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:

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容易没有自我。他们会成为特别听话的孩子,没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,甚至有人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活在一团迷雾里,感觉那个一直不是我,我好像不是过的我自己的生活。

他会变得特别顺从,不敢去质疑权威。比如说,有的人非常不自信,做任何决定前都要请示父母,甚至有人相亲还带着母亲。

不管对方问点啥,都要先看看妈妈,这也就是传说中的“妈宝”。

观察一下,你会发现,每个妈宝男或妈宝女,都有一位控制欲强的家长。

控制欲强的父母喜欢否定和批评孩子,孩子还不能反驳,一反驳会得到劈头盖脸更强势的批判。

慢慢地,就算不在父母跟前,他们也总感觉不安,似乎自己说什么都不对,做什么都不对,似乎父母随时在旁边监视和评判。

父母的控制欲,成了行走的批判,随时压在孩子心上。孩子随时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,畏首畏尾,没有底气,全无自信的风采。

不自信的孩子,自然会在人生的方方面面,遇到更多困难。在恋爱上,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去追求心爱的男孩女孩;在工作上,他们可能没有魄力去竞聘升职加薪的岗位,失去很多发展机会。

控制欲太强

容易让孩子消极厌世

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帖子:

网友小H不是家里的独生子,家里有哥哥也有姐姐,按理说父母应该给他足够的自由,可是并没有。

他刚毕业就被催婚,被要求回老家工作,不光是父母,很多亲戚也这样说,要求他考家里的事业编。他当时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规划,虽然考了事业编,也考上了,但是工作了一年之后,明显感觉到自己整个人的斗志都被磨没了。

他要辞职,掀起了轩然大波,父母无论如何都不许他辞职,甚至不惜以“一哭二闹三上吊”相逼。

他最终还是偷偷辞职了,辞职之后去了外地,虽然一开始日子过得很苦,但是相比在老家被束缚,他感觉自由了好多。

几年打拼下来,跟之前的生活差距很明显:他不光整个人变得自信了,还事业有成,有了女朋友,还有了买房的打算。

家,本应该是心灵的港湾,可是,当家庭气氛被父母搞得严肃而压抑,当子女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和爱,只感到压抑和绝望时,孩子就会变得消极厌世,甚至患上抑郁症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有智慧的父母

都懂得尊重孩子

有智慧的父母,都懂得不以爱的名义束缚孩子;懂得,只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,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,剩下的,就适时放手,让孩子自由成长,展翅翱翔。

在大事上,我们做孩子的定海神针,小事上,不跟孩子上纲上线。

从简单到复杂,父母做的是教会孩子,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着手只需要把做事的方法告诉他们,然后便让孩子独自学习。

不管做得好与不好,经验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,父母不想着代替。

不管是思考,还是做事,都一定给孩子机会。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,哪怕是错误的,也没有关系,说出来就是成长;鼓励孩子一步步前行,偶尔失败了,也要批评。

无数次尝试的机会,于孩子而言,就是一笔宝藏。

还有一点很重要,那就是充分地尊重孩子,这是亲子和谐共处的秘诀所在。

爱的方式有很多种,而尊重就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。

余生很长,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为何要用“爱”去控制他们呢?

改变爱的方式,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独立,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